博主寄语:
现在位置:首页 > 站长原创 > 原创散文 > 《五年记简》

《五年记简》

作者:原上草 分类:原创散文 时间:2024-02-08 浏览:497

     读完了小学,便走出童年,也从此走出村庄。五年时光,沉淀经年,适逢甲子,光晕泛起,简记些许文字。

     那时,远远近近村庄适龄上学的孩子多,村村都建有小学,开蒙的五年里不用出村到别的地方去念书。

     村里的小学紧依山根,建在北山之阳,南向可瞰大半个村。家住村南头,倚邻家山墙的一道夹门,挤在两条窄短胡同形成直角的尽处。通常,出门到学校,七拐八弯大至要步行十多分钟。若是贪玩,或者串门去约小伙伴一块儿走,时间就不好说。

     教室原始而简陋。石基石墙,木头房梁,两个土墩横块木板是为课桌。细砂水泥合墨汁抹的教学黑板还算光溜,拿根“洋火”斜切里猛得一划即可摩擦引燃。黑板的上方端正贴一幅“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老师们拥在一间的办公室也是原始而简陋,门口正对的一棵杨树上用铁丝悬了截钢轨,上课、下课、放学的讯号,即是拿个铁把子敲钢轨。上课“铛铛——铛铛——铛铛…”;下课“铛——铛——铛…”;站队集合放学“铛铛铛——铛铛铛…”。操场的原始而简陋,不过夯实了的一片黄土,因为学校靠了山根的地势,较之于教室两米多的落差,其间一道石砌的高台。

     上学第一天的样子真的是没了丁点记忆。所有能够记起的,是没有忘记的。有一些正如雾里看花,亦是朦胧着光点的出彩。

     上学背的书包起初是母亲缝制的深蓝色布包,后来用上了父亲买的草绿色“军用包”。大概三年级之前,书包里除了语文、算术课本和作业本,还装了块练习写字的“石板”。在“石板”上写字,用专门的细长四棱“石笔”——把“石板”摆正了,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捏好了“石笔”,找好一个棱便可于“石板”上划杠杠,当一个棱划钝了,再转转换一个棱;若是“石笔”短了、断了,就只拿食指、拇指捏住来划。“石板”灰黑,“石笔”雪白,天赋的孩子写上去板板整整,老师很是喜欢,往往拿了站在讲台展示给全班:都看看,看看人家写的,活像书上印的一样…可别像谁谁谁,写得像是南山坡划拉一堆乱柴火……

     从小学到高中总共上了九年学,有意思的是这九年里的几个阶段,除了在初中时当过班里的劳动委员,其它都是文艺委员。并非有什么唱、跳、演、说的禀赋,概因是长像上有点儿“文艺”。小学里,班长是个女生,每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当老师一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戴帽的脱帽,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礼”;这时,全班学生并不坐下,由我起个头“‘东——方——红’,预备,唱”;唱完这支《东方红》,班长又喊“坐下”,适才正式上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课文前几篇就一句话,第一课“毛主席万岁!”,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后头的课文也是不长,皆注拼音。一直以为,在小学里我的拼音学得还好,所以“看字拼音”“拼音注字”也还得心应手。到了三四年级,课文就长了一些,比如《在泥塑收租院里》。这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老师读了,再标出生字并注上拼音,然后让学生们默读,然后让学生们诵读,然后让哪个学生领读,然后让学生们背诵,再然后点了名单独让哪几个学生站起来背诵。如此这般几轮下来,学生们对一篇课文大都“滚瓜烂熟”。应该是到了四年级,还学“珠算”,只练加法。算术老师挂一块超大的“毛算盘”在黑板上,一边说着指法,一边“三下五除二”地教学,学生们则人手一张从家里带来的算盘,“噼里啪啦”毫无章法和节奏地拨弄。算术老师告诉学生们:回家拿“乘法表”打“小九九”,打出来的正确结果是“一一五五”,昂!

     早上和午后,一天两次赶了去上学,学生们不敢怠慢,走路就规矩,略显急急忙忙。要是不小心迟到了,会被老师“定”在教室门口罚站,目的不外乎叫迟到者“长记性”,不得再迟到;当老师让被罚站的学生进教室来,往往要求面对全班背诵“学生守则”,就有了“杀一儆百”的意思。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学生在上午同时迟到了,老师就会逐一询问原因,有说“起晚了”,老师大概会说“懒熊”;有说“去约谁一块来着,等他吃完了饭…”,老师大概会说“嗯,陪人受过,舍命陪君子啊”,又说“你进去,这谁再站五分钟”。

     “铛——铛——铛…”,大概每个年级的学生都盼着听见这讯号——课间十分钟,快乐时间!男孩子们,跑的,追的,打闹的,干架的,甩纸包、抓石子、弹杏核的,捏个泄气篮球扔来扔去的,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的;女孩子们,说的,笑的,打沙包、捏衣角、弄辫子的,“跳皮筋”的一帮子一边跳着一边说唱: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快乐实属一种感觉,得来其实简单的一件事。孩童时代的一切快乐,不过由了天性,无论怎样的折腾,只把澎湃的精力释放出来罢。

     中午和下午的放学,都须“铛铛铛…”站队集合——并不以年级为单位,而是以所属四个“生产队”为单位,如此便因为学生们的住家相对集中、行走路线大体一致,相互就好照应——值日老师站在那高台之上,喊“稍息 — 立整,向后转 — 齐步走”…放学往家走,转身即是一道不长的下坡路,若是老师看见哪个“生产队”的队形还没或者刚走完“下坡路”便乱套“放羊”,下一回放学的时候,老师会说,比如“‘四队’的留下,一二三队的‘走吧’”,“四队”的学生就被“晾”在那儿、眼巴巴“戳”在那儿,原因也都是明白,所以老实,直到老师又从办公室出来,大概只出了门口,手一挥:“走吧”。也有队形乱套“放羊”不能够受罚的——那一回,头前刚刚走到下坡,有谁惊呼“长虫”啊,整整的队形“呼啦”一下就乱了。见一条红黑斑点相间的一条蛇蜿蜒于石墙根下,适才知晓同班的田同学是个“胆儿大”,看见那蛇竟是满脸的兴奋——冲上去追蛇,蛇奔钻墙洞,追至跟前两手拽住了蛇尾,猛一用力,将那蛇拽成了两截……

     尤其下午,放学路上铁定了是男孩子的天下。走路满道上是腿,还左右腿交替一蹦一跳地走,老人言“八九岁‘搋’如狗,扒屋檐,溜墙头”;看见地上有块小石子,便用脚踢着它,甚至能一直踢到家门口;从书包里掏出偷偷带到学校的弹弓,边走边击射站在枝头、屋脊上的麻雀,唱在漫枝丫、绿叶间的鸣蝉。曾经手起“弹”发,屋脊上的麻雀“扑棱”滚落人家的天井,鸣蝉“叭哒”一声掉在地下,便觉自己挺“能”;如果是玩到一块儿的伙伴,多的时候放学并不急着回家,冬天里可能约了去“打耳”、“打瓦”,夏天里可能偷偷去“下湾”、摸青蛙,但也常常招来父母的责备甚至是一顿暴揍。那里,星期六还上半天学,季节里的周六半天和星期天,孩子们的主业是去“打猪草”、掀蝎子、刨学名叫“半夏”的“老果玉头”,顺便可劲儿玩、可劲儿折腾,比如在大人们看不见的时候,爬墙头、翻篱笆、钻棒子地去做诸如但不限于摘桑葚、红枣、青杏、黄瓜、西红柿这等偷桃窃梨的事儿;最是沿了胡同举头瞅屋檐掏麻雀蛋——瞅准了屋檐下的麻雀窝,长得敦实的蹲下,瘦小的踩上其肩膀再以手掌贴扶墙壁,敦实的两腿一撑劲,那瘦小的保准就够得着了麻雀窝,这套动作名唤“搭肩”,主打一个默契配合,那敦实的往往憋得脸红脖子粗。

     放“麦假”“秋假”是那年代农村学校的特色。收麦子的时候放假叫“麦假”,大概二十一天,孩子们一般会跟在割麦子的整劳力身后拾麦穗,“汗扑露水”热得像狗;特殊年代还帮生产大队护坡——防止私自去拾落在地里的麦子。“秋假”自然是收秋时候的放假,假期有个把月吧,孩子们臂弯里挎个篮子,没在“雨林”样的棒子地里,前头掰了“棒槌”后面的整劳力们“噌噌”地割秫秸,双臂、两肋和脸蛋,每每划出泛红的道道。不论是“麦假”“秋假”,小学生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一天可挣三分五厘的“工分”,差点儿就是整劳力十二分五的零头。拾麦穗是有老师率领着的,间或休息老师会讲故事。《带响的弓箭》我是听得真入了迷,梗概就是沿海的少年拿了鞭炮和自制的玩具弓箭出去溜达,无意间发现了特务,便将炮仗绑于箭杆上射向空中发信号,于是就逮住了特务。老师最后说是看了这么一本“小画书”,于是回家后鼓足勇气去找老师借来独自阅赏,要知道那时独自主动见老师真的是需要勇气呢。弄不懂书里说的“打草惊蛇”,以为是“打,草惊蛇”,以为是有种蛇叫“草惊蛇”哎。秋庄稼收完了接下来要播种麦子,已用上了十二马力拖拉机播种,往往要有人跟在拖拉机后头时不时薅去挂在播种犁铧上的败叶乱草。眼看拖拉机到了地头要转弯,忙不迭去薅那些败叶乱草,不曾想那女拖拉机手换档倒车,差点儿把咱挤到拄天拄地的土堰上,好玄啊。

     半个百年的天地嬗变,感觉上也是好大,只不过长夏依然热得要命,冬季持续的寒冷。所以,孩子们长夏里大都弄个酒瓶子灌上凉开水带着去上学,甚或溶进甜得发若的“糖精”、撒上一把青嫩嫩的麦粒子。要是碰见骑自行车卖冰棒的来,会一伙帮地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就算没钱买还解个眼馋。先前有一高个女的来卖冰棒,后来又来个男的。听那男的说“嗯,她骑车摔个‘骨碌子’,腚锤摔成两瓣瓣”;孩子们就学给那女的听,那女的说“净放他娘的狗屁”。寒冷的冬季,好雪一场接着一场,时有夜晚还是朗朗的星空,隔日醒来却见漫天飞雪,“溜雪打滑”即成课余饭后嗨上天的项目,于此我在《遥远的雪事》里有专述,此篇不表。火烧烟筒也烧空气,散热,驱寒。各班教室里炉子的管理由学生们按值日来负责,冬季里每日清晨的生炉子是孩子们欢喜的事儿。生炉子算是个技术活:一则要生着,因为大清早就得到学校去,以为确实生好了便回家吃早饭,培好的炉火待到同学都到了学校,须依然火旺或不至灭了火;二则课间还须照应这炉子和炉火,一整天须生生不息、暖度不减。如此,想着明天就轮到值日了,当日的课间或待到下午放学,就去老师们办公室后门那边的“砌棚”里扒炭块——各班都去扒,真扒出些炭块还得用点儿功夫和力气——提了“火拄”、拿了从家里带来的“二齿勾子”,于表层全是炭沫子的煤堆里一通扒。最好是顺了墙角和两道墙根往深里去扒拉,总能弄出些易于生火的炭块来。隔日一大早,一般在四点半左右,带上“煊柴火”——比如豆秸、杆草;带上“硬柴火”——比如“棒槌”骨头、小木柴——去学校生炉子。大概上三年级时候,邻家的七哥、令儿上四年级,因为家住同一条胡同,又同一天的值日,便约了同去各自班里教室完成生炉子这任务。打开教室的门开始鼓捣,不一会儿功夫,我带去的“煊柴火、硬柴火”全用完了,炉堂里却只有一星半点的火炭子。七哥、令儿跑来我们班教室看我的状况,“呵呵,这不灭了呀,哈哈…”。说得是呢,跑去他们班教室看时,炉火正旺着,心里纠结啊——若是生不好这炉子,多丢人,还招同学们埋怨吧。于是回到自家教室,看看“红巴眼”般的一星半点火炭子,计上心来——抓一把炭粒儿,象捏豆粒那样捏一粒放进那一星半点火炭子上,再捏一粒、又捏一粒……瞅瞅悠哉于教室外的七哥、令儿,心想:一会儿俺这炉火准烧起来、旺起来,你俩那炉火保不准会灭了呢。是巧了、灵了,还是纯技术活呢,等我捏了还抓了许多炭粒放进炉堂,“红巴眼”渐次放亮生光,终于可以放进大些的炭块且很快烧结在一起,窜起了火苗子,而那边他俩的炉火就真的灭了……如今,七哥、令儿定然亦是三代同堂的人了,不晓得他们是否如是记得这五十年前的事,要是看到了这篇文章也能记起当年、也能记起些明明灭灭的光点、也能微合了眼睛轻声一笑,该会生出许多种模样的美好来。

     五年以后,去外村读初中、上高中,学校皆临水,九年学历,或谓“山水九年”。只是五年以后,同村的同龄渐行渐远;又四年,同村若天涯、同龄各歧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人间铁律,硬生生扯出各自不同的样子,好在命也罢、运也罢,各安天命运道,都好好生活着。

评论列表
挤眼 亲亲 咆哮 开心 想想 可怜 糗大了 委屈 哈哈 小声点 右哼哼 左哼哼 疑问 坏笑 赚钱啦 悲伤 耍酷 勾引 厉害 握手 耶 嘻嘻 害羞 鼓掌 馋嘴 抓狂 抱抱 围观 威武 给力
提交评论

清空信息
关闭评论


undefined
我爱你中国 - 小提琴
0:00
  1. 我爱你中国小提琴
  2. 情罪陈瑞
  3. 捡雪成诗小刘珂矣
  4. 苹果香吉他
  5. 琴鸣瀑布古琴
  6. 亦真亦幻古琴
  7. 暗香无迹古琴
  8. 爱的供养琵琶
  9. 《开悟》古筝
  10. 《完美》(出塞背景)古筝
  11. 文王操古琴曲
  12. 一叶知心古琴曲
  13. 琴音茶语古筝
  14. 蕉窗夜雨古筝曲
  15. 平沙落雁古筝曲
  16. 笑傲江湖弹奏簫乐
  17. 茶香竹林古筝曲
  18. 枯木寻禅纯音乐
  19. 怪我无情电音
  20. 明镜止水古筝
  21. 云水禅心古筝曲
  22. 此情可待萨克斯
  23. 双声恨古筝
  24. 出凡箫乐
  25. 琵琶语古筝
  26. 孔子读易古筝
  27. 汉宫秋月古筝
  28. 智者乐水古筝
  29. 内观古筝
  30. 秋恋钢琴
  31. 迷雾森林班德瑞
  32. 水墨兰亭古筝
  33. 空若太古古筝
  34. 给你给我毛不易
  35. 一城花开彭均
  36. 《可能》程响
  37. 冬天的秘密张玮伽
  38. 手心里的温柔刀郎
  39. 西海情歌刀郎
  40. 情人雨崔伟立
  41. 诗酒成仙贺世哲
  42. 金刚经王菲 颂读
  • 密码登陆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没有帐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登陆
忘记密码
已经有账号?马上登陆
获取验证码
重新获取(60s)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重置密码
注册
已经有账号?马上登陆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立即注册
  • 密码登陆
  • 短信登陆
  • QQ登陆
获取验证码
重新获取(60s)
登陆
登录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玩FLASH
访客留言
微言微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