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寄语:人生是认真与看淡,也是执着与勇敢,凡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
现在位置:首页 > 文章集粹 > 哲学类 > 古代知识论的理论特征 | 是对事物原型的把握

古代知识论的理论特征 | 是对事物原型的把握

作者:原上草 分类: 时间:2019-02-25 浏览:1411

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研究部门。哲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知识?第二,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第三,知识是真的吗?第四,知识何以可能?古希腊罗马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西塞罗、奥古斯丁等人对这些问题作过大量探讨,他们的解答代表着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他们的理论思考反映着古希腊罗马民族的求知精神。
柏拉图是西方知识论的鼻祖。他在早期对话中就力图界定知识,努力回答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探讨知识的本质。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指出,知识是对事物原型的把握,心灵上拥有这种原型,就能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就能“认识事物的理想实在”。他在《巴门尼德篇》中则说:“知识本身,亦即知识的本质,也一样,知识本身就是对那个实在本身的认知,它在本质上是真实的。”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灵魂(认识的主体)对“型相”的一种理性的把握。而且他进一步指出:“诸天之外的境界是真正存在的居所,真正的存在没有颜色和形状,不可触摸,只有理智这个灵魂的舵手才能对它进行观照,而所有真正的知识就是关于它的知识。”可见,柏拉图认为只有“型相”才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来源于“型相”。
点击查看原图 柏拉图的知识概念力图表明:理性总是比感性知觉更优越、更正确,感性知觉不能提供知识,只能提供意见。与西方后世的知识论相比,柏拉图的有关探究还较为初步,但他所做的工作确实已经提出了知识论的基本问题,框定了知识论的研究范围,他的基本主张后来成为西方知识论思想发展的主流。
进入希腊化时期以后,希腊哲学向罗马共和国传播。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柏拉图学园已经进入新学园发展阶段。受当时怀疑主义思潮的影响,学园派内部也滋长出怀疑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西塞罗提出一种所谓可能性的理论来为知识进行辩护。他说:“我们引入和建立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会带来任何困难,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它是自由的。”“在许许多多的事情上你只能追随可能性。”
罗马帝国建立以后,基督教诞生在这个地中海大帝国里。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一批基督教思想家汲取希腊哲学家的理性主义思维方法,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进行辩护。奥古斯丁的知识论始于对学园派怀疑主义倾向的否定。奥古斯丁通过阅读西塞罗的《学园派哲学》,了解了学园派内部的怀疑主义,但他本人并没有成为怀疑论者。与柏拉图和西塞罗相比,奥古斯丁扩大了知识的范围,并试图建立信念(信仰)与知识的联系。他以理智世界和可感世界为知识的对象,沿着感性和理性这两个方向去证明获得可靠知识的可能性。
柏拉图曾用光的比喻来解释知识与意见的关系。奥古斯丁沿袭了这种说法,并发展出光照论学说。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离开了先天的规则和条件,它无法进行活动,更不可能认识真理。那么指导理性进行认识活动的规则是什么?那就是上帝的道,是照亮一切世人心智的真光,上帝的道以光的形式照耀出来,向人呈现理性之光,无论根据什么尺度,他们都能接受它;在理性之光中,他们看到了永恒的真理。
西方古代知识论有三个基本理论特征。首先,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具有将知识客体化的倾向。知识来源于客观、独立、真实、自存的实在,是灵魂或心灵(认识主体)寻求这种实在的结果。其次,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是先验主义的。他们用来证明知识来源的灵魂回忆说具有鲜明的先验特征。最后,西方古代知识论的主流是可知论的。柏拉图的知识论以智者的怀疑主义为对手,西塞罗和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以中期学园派的怀疑主义为对手。奥古斯丁诉诸于内感觉与自我知识,有效地驱逐了怀疑主义,维护了理性主义可知论。

作者: 王晓朝 清华大学哲学系

评论列表
挤眼 亲亲 咆哮 开心 想想 可怜 糗大了 委屈 哈哈 小声点 右哼哼 左哼哼 疑问 坏笑 赚钱啦 悲伤 耍酷 勾引 厉害 握手 耶 嘻嘻 害羞 鼓掌 馋嘴 抓狂 抱抱 围观 威武 给力
提交评论

清空信息
关闭评论


歌名 - 歌手
0:00